不可否认的一件事是,如今是一个看颜值的社会,如果你的脸蛋足够漂亮,自然会引起别人过多的关注,所谓爱一个人,始于颜值,陷于才华,忠于人品,大概就是如此吧。今天我们就要说一个美男的故事,他曾顶着“亚洲第一美男”的光环,红过周润发,却消失成传奇,他就是尊龙。
一张中西合璧的脸,完美结合西方的立体型轮廓和东方人的儒雅。忧郁、沉静、雍容,有着遗世独立的末世贵族气质。
不止颜值,他在世界影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,产出不过10余部,却傲视影坛,拥有众多的成就和名誉:第一名获得金球奖提名的华裔演员;奥斯卡历史上第一个华裔颁奖嘉宾;曾入选美国《人物》杂志“全球最美50人”之一……
光鲜的履历和完美的长相,很让人误会,他是哪家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公子,但看似玉树临风的翩翩公子,其实是个身世凄苦的人。
尊龙,原名是吴国良。他1952年出身于香港,由于出身贫贱,又是个孤儿,他连自己已确切的生辰月日也不得而知。也正由于这一客观因素。促使他过早地形成了刚毅的秉性和独断的风格。
尊龙10岁进香港的一所学校学艺,京剧学校执教的导师都非常严格,训练也很刻苦,每天一大早就得起练:不仅声腔,还要练翻斗,倒立、技巧武打等等,常常因此扭伤跌疼。
这一“玩命”的练功,使得尊龙不仅练就了一身京剧表演的本领,提高了舞台艺术的素养,而且造就了一个健美的体态和滋养了吃苫耐劳的意识。
当时,这所京剧学校是靠领取政府配给粮维持生存的,所以学员们都以小麦粉为主食,过着清贫的生活。
在回忆这段往事时,尊龙幽默地笑道,“我并不觉得凄慘,遗憾的倒是那时没能多吃些有营养的东西,说不定长得还要高大些呢!”
1970年,18岁的尊龙已长成了大小伙子,竟毅然决然地只身闯荡美国。到美国洛杉矶后,尊龙意识到美国生存并非一桩易事,过语言关尤为重要。
他进了一所英语学校学习语言,但为了筹足够的学费上学和最低生活费,他又不得不到处找工作谋生计。
“洗涮盘子、当厨师、店员。……我样样都得干。白天干活,晚上读书,几乎占有了我的睡眠时间。然而,凭借着年轻力壮,立志以演员的身份走向成功,所以什么都觉得是心甘情愿的了”。
通过几年紧张而又艰苦的勤工俭学,尊龙终于过了语言关,又经历了数年的艰辛,于1976年第一次登上荧幕,在电影《金刚》中充当一个厨师的小角色,没有一句台词,一闪而过。不过,他得到了一笔急需支付学费的酬劳。
这一期间,他多次在荧幕上充当临时演员,尽是些不起眼、可有可无的角色,但为他积累了必不可少的演出经验。
尊龙线年,在《冰人》中出演原始人一角,接着又因为影片《龙年》在好莱坞声名鹊起,时人称赞他,“尊龙的演技基本上达到了喧宾夺主的地步”。
不过他最出名的,还是那部留名影史的《末代皇帝》。1987年,导演贝托鲁奇看到尊龙,被他身上的孤独感所吸引,敲定了他饰演“溥仪”。
没想到影片一出,轰动世界影坛,一举拿下九项奥斯卡大奖,尊龙也因此片获得美国金球奖最佳男主角提名,红遍全球。
他的身价和片酬也水涨船高,在日本创下天价代言纪录,在香港片酬是周润发的3倍。
成名以后,他没有留恋好莱坞的辉煌,而是选择回国发展,比起在异国他乡漂泊,他更想回家。
1992年,尊龙应陈凯歌邀请,回国出演《霸王别姬》,双方就差一直合约,却发现对方因为选角犯了难。这时候正好传出尊龙提出空运狗到剧组的要求,惹得制片方不满,尊龙彻底告别了这个角色。事实上,他为了程蝶衣这个角色,自降片酬,推了不少好莱坞的片约。
对于尊龙回国发展的行为,很多人一口咬定他“圈钱”、“耍大牌。对于这些诋毁,不通人情、不善表达的他,脏水泼来都不知道辩解几分。
回国的十年,他浪费了自己的美貌和演技,被不合适的题材磨灭了名气,从好莱坞巨星变成了过气明星。
成年后,也没有一个正常的家庭,教会他世俗与圆润。2007年息影后,他一个人独居北美洲的森林里,与他的爱犬相伴。
他没有家,没有孩子,他做公益,资助基础教育。命运对他太过残忍,他却始终柔软,赡养自己的养母到终老。
在加拿大的街头,时常有人看到他遛狗的孤独的身影,尽管68岁了,依然是一个好看的老头。